談閱讀

談自己閱讀


        對於閱讀一直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情來面對,開卷有益是我對於讀書的想法,看書初期從求學階段開始,主要讀得書都是為了考試升學的內容,在那階段都是由老師/家人提出閱讀的內容,當然在其中也被不斷灌輸一個想法"把書讀好就會有前途(有出路)",自己一方面不想讓別人失望,一方面也想要去多認識這世界,以現在看書角度來看是有些狹隘的知識內容,但是在那升學分數掛帥年代這應該是標準款起步,平心而論個人覺得在學習初期由師長指導的來閱讀算是入門雖不算滿意但是可以接受。接下來的閱讀就不較不主流,所謂不主流是因為發生在為考試讀書學生期間,除了教科書外其它閱讀的書本都不是主流的閱讀(以現在開放的情況來看真的...@#$%^&*),發生在國高中期間那時喜歡上看武俠小說,因為要偷偷的看因此書本不可以太大本(要好攜帶),小小本也好在有掩護下拿出書來閱讀(俗稱說看小本),說也奇怪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將書中內容記得很好,我覺得同儕共同發展閱讀作法是一個重要因素,那個時候和同學形成一種非主流讀書團不只會相互掩護,還有常常小聚來討論內容更厲害是有人會出考題,逼得自己要去書中找答案(不服輸),記得因為這樣我就把金庸著的神雕俠侶這一套讀了4遍(印象中同學有人讀了十幾遍),這樣的經驗我想應該是為了讓自己取得同儕認同(友誼萬歲)而讀書,這時候的讀書還是有收獲除了累積了武俠學問外,我覺得自己培養了基礎閱讀興趣。

        進入大學了一下子從讀書窄門中放開,照理說累積了這麼多年(小學6年+中學6年+私下念2年+補習班1年,總共15年)的看書基礎對於唸書應該就能駕輕就熟,哈.....那時我自己就是對讀書沒有興趣,只想要參加活動或是去運動打球交朋友,想起來有些可惜也浪費自己的一些學習時光,我必需講那時候努力唸書的同學真的現在都有很好的發展也過得不錯,所以讀書真的有讓人有出息哦(小時候大人講的"讀書有前途"沒有騙我),回到自己讀書這件事情上當然以這樣的投入念書可以想像成績一定不好,閱讀在這時期可以說是停滯了還出現"倒嚕"的狀況。離開學校開始上班又進入另一情境中,為了工作需要或為了學習技能來閱讀,那時想要讓自己能夠突破就會想去知道別人怎麼做/怎麽想的,所以就會花時間去書本中找答案,這樣子的念書讓自己對於閱讀保持的若即若離,感覺很近但又覺得很遠(想要念時隨手可得,但又被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打亂節奏及心情)讓自己有些迷惘或失落,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漸漸體會到能夠好好的來念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以放下身邊的事情將自己悠遊在作者構思的時空情境中,不管是一篇短文章表達或是長篇的小說鋪陳都是一種心靈悸動的旅程,我想我自己喜歡這樣刺激、引導、感動、....滿足在書中各式的體驗過程,應該是這種感受我想自己是慢慢喜歡上看書閱讀這樣的活動了。

接下來想要更進一步分享自己在讀書中的體驗及想法:

  1. 更加認識世界,透過人文、地理、科學、語言、商業甚至是新聞讓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環境情況,知道廣大的外面不是只是自己所看到及觸及到的部份,在我們週遭有著許多的人也同步在創造他們的生活,透過閱讀可以更親近了解與自己相關以外的世界,這樣的認知過程一方面我們知道這個大環境的點滴讓我們更懂得去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也學會知道要去尊重週遭的生命及環境,在這云云眾生中我們是一同生活著。
  2. 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自己與他人互動更好,看歷史及文學作品去知過往、讀故事書來認識人事物、透過更多互動的刺激與學習,讓我們可以修養自己並知道如何和別人進行好的交流,因為這些良性的交流運作讓我們可以和更多人有交集,並創造更好的互動及價值。
  3. 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使自己更圓滿,學習古人或是成功人士的傳記來砥勵觀念想法、研讀心靈成長故事強化善念、明白相關邏輯思考模式來增強對問題認知、透過美學藝術的認識來讓自己懂得欣賞、.....,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好的價格觀或良好的行為,也思考那些不好的事情讓自己警惕並停止(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一方面學會趨吉避兇也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進一步可以讓所做所為能夠越接近自己的期望,即使有時遇到不如意也能平靜安然得渡過。

        最近自己加入讀書會也有去報名參加外部課程,更安排自己回到學校再次強化學習,想透過更多的機會和大家分享自己閱讀的一些想法及心得,期望可以在分享互動的過程中和大家一同激發更多想法火花,透過這樣良性學習互動過程也能夠更加得充實,共享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共好」分享

【成功/失敗】

2018年終分享